如何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五角场街道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1-03-16

 五角场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聚活跃,商区、园区、校区高度融合。五角场街道以“海上新力量·缘聚五角场”这一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实践示范点为抓手,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平台作用,团结凝聚了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鼓励区域内新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大学路街区的自我管理赋能,并以自治制度、机制形式固定下来,探索“大创智、大创治、大创制”工作路线,贡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20年9月,五角场新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的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入选首届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佳项目”。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聚焦统战实践创新

夯实“联建+联系”工作基础

 健全“联建”工作网络。以构建大统战格局的思路,将“缘聚五角场”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与区域化党建联盟、文明单位公益联盟、区域化团建结合起来,整合优势,实现“组织共建、品牌共推、资源共享、阵地共通”。经过几年的努力,联建辐射B站、商米科技、易安信、DELL-EMC、IBM、eBao、InnoSpace等100多家新阶层人士聚集的企业,开展活动900多场,参与约1万人次,形成了覆盖面广、服务力强的工作网络。完善“联系”工作机制。街道建立党建办、自治办、工青妇、商会等部门和团体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联动挖掘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骨干,建立重点人士动态数据库,做好代表人士联系、培养、使用的跟踪服务。与区域内高校复旦、财大等共同成立“同心实践基地”,以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工作实践的创新,做好对社区新阶层人士工作的实践指导。开展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邀请复旦大学统战部部长、院士赵东元,教授陈思和等名家讲课,丰富新阶层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拓展“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发挥“线上”信息化手段。以“会员制”管理为抓手,建立“1+3”服务微矩阵,“1”是“缘聚五角场”互动微站,“3”是“创业五角场”、“魅力五角场”微信公众号和“志愿五角场”微信小程序,推行线上会员注册、活动管理、互动交流,推出线上创业政策咨询、社群资源配送、公益微心愿认领等服务,实现线上活动全天候。疫情期间,新媒体作家孙洁通过提供“缘聚五角场”线上平台及创智农园等活动场地,开展活动100多场,团结凝聚了周边70余户白领家庭,培育发展了“儿童议事堂”等24个社团,被推荐为“感动五角场”人选。发展“线下”实体工作点。以“缘聚五角场”示范点为核心,“创承汇”“财大科技园”“公共实训基地”“三号湾”四个楼委会为分中心,若干实体活动空间为基点,实现线下活动周周有。区人大代表、街道新联会会员吴益民为区域内企业开展法律公益讲座、提供法律咨询;街道新联会秘书长李玉君为新阶层人士开展心理沙龙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反响热烈。目前,每年开展亲子交友、文化体育、心理解压、创业大赛、咨询服务、读书交流等各类线下活动250余场,团结凝聚了一大批新阶层人士。

突出需求导向重点

体现“孵化+服务”工作内涵

 孵化俱乐部和社会组织。坚持就地服务、就地培育、就地成长、就地公益,注重对俱乐部、社会组织的服务、培育和管理。“缘聚五角场”平台内建立俱乐部23个,涵盖艺术沙龙、青年交友、亲子成长等内容,每年根据活跃度优胜劣汰、孵化培育若干;隔月举办俱乐部负责人会议,探讨和沟通俱乐部运作、会员发展、微信后台管理等内容,助力俱乐部发展。针对需求提供服务。“缘聚五角场”平台根据新阶层人士生活需求和兴趣爱好,针对其在婚恋交友、健康生活、亲子服务、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等需求热点,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乐学、乐活、乐爱、乐聚、乐创五大特色工作版块,有针对性地向新阶层人士提供服务。同时,各俱乐部也经常邀请商户集中区域的居民、业主等一起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活动,多“聚”在一起磨合、沟通,以往陌生的近邻们慢慢“破冰”,逐渐熟络起来、融为一体。

参与社区自治共治

实现“志愿+公益”社会价值

 鼓励新阶层人士献计出力。定期召开“缘聚五角场·百脑议事堂”会议,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智囊团”“助推器”“润滑剂”作用。区新联会理事、街道新联会会长陈丽丹提出《关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对做好多元夜间经济形态提供参考,并建议做好全周期的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共同推动区域消费升级、夜间经济发展,让大学路的夜间经济成为五角场一张亮丽名片;区新联会会员刘悦来创设社会组织“四叶草堂”打造都市农园“创智农园”,参与建设和管理打破新旧小区隔阂的“睦邻门”,其治理方式也吸引了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进来;鼓励新阶层人士加入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由新阶层人士商议制定的《杨浦区五角场地区商业核心区域“露天吧”实施导则》等4项自治制度,入选首届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佳项目”。

 支持新阶层人士投身公益。利用“缘聚五角场”平台资源建立上海志愿者大学路服务点,举办“公益伙伴日”活动,众多新阶层人士参与爱心义卖、公益捐赠、社会服务,积极投身社区公益建设。区新联会副会长吕奕昊所在企业淘璞儿童与其他爱心企业合作,在社区基金会成立专项基金,资助辖区内14岁以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少年儿童,并带动一批企业定期组织社区公益活动,将公司自身成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疫情期间,“缘聚五角场”牵头成立商户联盟,动员街区商户、创业者、画家等多方力量组成了100位志愿“守门人”,共同守护大学路街区,展现了联防联治、同心齐力抗击疫情的社会力量。区新联会副会长、街道新联会会员杨组建“易保郁金香”志愿者团队,牵头发起“爱心咖啡传递”活动,将500杯咖啡先后接力送给抗疫一线的社区志愿“守门人”,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感谢。

 “十四五”规划实施已经起步,五角场街道将一如既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培育体系,积极应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海上新力量·缘聚五角场”新阶层人士活动示范点建设,拓展平台、打造载体,让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