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强:来自东阳的建筑业翘楚
人物简介
徐国强,男,1968年2月生,汉族,民建会员,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上海殷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三至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杨浦区工商联副主席。获中国建筑业优秀高级职业经理人、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工商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杨浦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入选杨浦区第六、八批拔尖人才(经营管理类)。曾任民建上海市委委员、民建杨浦区委副主委。
鲁班奖,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获奖史上一直鲜有上海民营建筑企业摘取桂冠的记录。2009年,在江西省建设厅的鼓励推荐下,经过各方权威专家的严格评审,位于历史名城南昌市中心的恒茂国际华城16号楼,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这也是江西省的高层建设项目首次获此殊荣。终结上海民营公司零获奖历史的,是承接该项目施工建设的上海殷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殷行建设)。带领这支团队创造上海民营建筑企业获奖纪录的,是殷行建设的董事长徐国强。
以高效和优质两度摘冠
有人说,徐国强的事业成功源于浙商的天赋。的确,徐国强身上有着独特的浙商气质,聪慧、勤奋、善思、好学。
徐国强的家乡浙江东阳,是中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和文化之乡。歌山画水的地名,就能衬托出此地风土之秀美。东阳多山,历史上多状元文士,更多能工巧匠。父辈山一样的性格,赋予了他刚毅的个性,而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砺,则铸就他吃苦耐劳、坚毅不屈的品格。早年,他跟随家乡父老来到繁华的大上海打拼,在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生活的艰辛,丝毫未让这个外表质朴而内心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沉沦,反而更强烈地促使他发愤图强,他不满足于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能工巧匠,而是立志要成为一个从建筑之乡走出来的新上海创业者,像建造高楼一样建造自己的事业大厦。
1989年,徐国强组建起自己的队伍,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工程从无到有,项目从小到大,他和他的团队转战南北、奔走各方,在一个个城市的工地上,用一块块坚实的砖瓦建造起一座座挺拔的高楼。他们以浙商的勤勉来追求高效,以山一样的诚实来确保优质,他们以高效和优质擦亮了公司的品牌,树立起业内的口碑,赢得了市场,也获得了发展。经过20余年的艰辛创业,殷行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家注册资金1.33亿元,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建设集团,在南昌、南京、郑州等地设有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国内各大城市完成了众多重要工程,不少建设项目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多次荣获省市质量奖。公司承接的建设项目,两度获得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项鲁班奖,创造了上海民营建筑公司首次获奖并梅开二度的历史性记录。
人们通常以为,成功的企业家总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创业传奇,徐国强却对所谓的传奇经历处之淡然。他常称道的是自己的团队,是他身边的“智囊”——“他们都是业内的人才,是各界的精英”;他常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国家高速发展所带给他的“机遇”——“得益于社会,受益于众人”。这一份如入无我之境的淡定和自谦,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也是一种立于高处时的感恩,更是他处世为人所坚持的一份“真心”和“诚意”。
远谋、慎思、善学
人们常把商场比喻成战场。但在步入信息时代的文明社会中,把现代商业等同于肉搏的战场,不免过于原始和血腥。当代的优秀企业家不应该只是一名带着一队勇士在枪林弹雨中拼杀的悍将,而是一位能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变革思维,带领企业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中赢取商机的思想者和引航人。
早在企业于竞争异常激烈的上海建筑市场站稳脚跟之时,徐国强已将他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比大上海更大的国内市场。他思索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预判到一些内地省会和新兴城市的蓄势待发,他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中,看到了公司发展的难得机遇,迅速作出对公司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调整:以上海为经营管理总部,在各新兴城市拓展新的市场,先在广东的中山、广州,继而在南京、南昌、郑州、合肥等地,陆续组建起项目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多点布局,为公司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后劲和发展前景。这一果断的决策后来被证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实际上是徐国强长期谋划的可持续、集团化发展的战略起步。
“善远谋者无近忧”,这是徐国强的经营哲学;“细节决定成败”,是他常念在口的管理箴言。
而“远谋”,得之于“慎思”;“慎思”,则养成于善学。
善于学习,也是徐国强的可贵特质。早年辍学的经历,使他在之后的人生中分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他善于将每一次经历都升华为一段人生的历练。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还身先士卒,带领他的核心团队参加国家的注册建造师资格考试。为了备考,他甚至在出差途中都带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在候机室里,在飞行途中,利用点滴时间,孜孜以学。“天道酬勤”,通过严格的考试,他获得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的专业资格。为了激励团队和每位员工都能实现自我超越,提高人生价值,他还拿出几十万元资金作为奖金,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学习,踊跃参加国家一、二级建造师的专业资格考试。
东阳历来有重教尚文的传统,学建筑出身的徐国强也因此承续着家乡“文化”的基因。他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而把文化视作企业的灵魂。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从行业实际和自身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理念,以“求实、拼搏、高效、奉献”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员工眼里的徐国强,行重于言,他以自己的行事和为人,诠释着企业的精神;相较于坐而论道,他更偏好于身体力行、深入实际,常常独自一人下工地,在现场掌握真实的信息,在一线发现隐藏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决策时从大处着眼,执行时从小处入手,他以自己务实的作风,把“求实”的企业精神传递给每位员工,贯彻到每个环节。
像创作艺术品一样精益求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徐国强率领团队不断探索并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模式,核心是把理想理念和社会责任深度融入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中,既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高效运行的优长,又有效保证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一致。徐国强对他从事的事业有独到的理解,常以艺术的眼光,而不是技术的眼光来解读他的工作:建筑并不只是筑屋建楼,更是为公众缔造更美好的生活;建筑商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建造合格的产品,而应该创造尽可能完美的作品,像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一样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对“精益求精”和“更高理念”的追求,使得殷行建设连续八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继2009年度由殷行建设承接的南昌恒茂国际华城16号楼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后,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新宝山寺,又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恢宏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完美再现了大唐时期寺庙建筑的厚重磅礴和华美瑰丽。2011年,宝山寺项目经层层申报和严格评审,再次摘得鲁班奖桂冠。
作为民营企业的殷行建设,不断地创造纪录、创造历史。作为殷行建设的领头人,徐国强也荣获“中国建筑业优秀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做回馈社会的热心人
“在商言商”,是为商人之道。但商人也是社会人,现代社会的优秀商人,更应有社会情怀,更要有社会担当。多年来,事业有成的徐国强身兼多个社会职务,为了不负众望,他倾力投入,乐此不疲。
在徐国强带领下,殷行建设从企业到个人、从机制到行动,全方位、多层面地履行社会责任,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回报社会,把助老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责任担当之中,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资累计达5000万元。
如果说回报社会是企业家的责任,那么服务社会就更是这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徐国强所代表的殷行社区,他常年资助5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11年,他出资200万元用于支持杨浦双语学校的教学;2015年,他又向同济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捐助200万元。徐国强同样十分关注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早在2004年,他就投入200多万元承办了一个社区养老院。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他关心养老院运行的每一个细节,从医疗保障、文娱设施到三餐供应,均亲自过问,确保妥帖。
2006年,徐国强加入了民建。他深知,加入民主党派,不是让自己多一个身份,而是要多一份担当:站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携手一批志同道合者,努力让一己之力激发出更有社会价值的能量。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徐国强一早提着公文包来到民建杨浦区委办公室,第一时间将已备妥的100万元支票捐给灾区人民。他还通知各地分公司,立即统计灾区员工的受灾情况,准备专门资金,用以帮助受灾员工重建家园。为此,徐国强获得了民建中央抗震救灾优秀会员的表彰。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民建中央发起了“甘泉动”,他同样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捐献善款。
除了济贫帮困、援灾助危、勤勉履职外,事业有成的徐国强还不忘家乡父老,情系家乡的建设发展,可谓“饮水思源,反哺桑梓”。2019年新春,为推进家乡教育事业与母校发展,徐国强个人捐资5000万元用于母校东阳市巍山中学教学建设,其中2000万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3000万元用于建造体育馆。2020年,徐国强又出资300万元用于乡村建设,改造原先村道上的简易水泥石桥,在家乡河道上建造起一座古意盎然的廊桥,造福四邻村民,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了新的景致。
徐国强是沪上多位老一辈书画名家的忘年交。创业当年,一位知名老画家曾赠送他一幅“雄鹰展翅图”。这份寓意深厚的礼物,徐国强十分喜欢、视为至宝。他认为,只有像鹰一样敢于腾飞九天、搏击苍穹,才会秉持大格局,锁定大目标,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