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走进杨浦 >>媒体眼中的杨浦 >>报样荟萃
  • 好的精气神就是凝聚力战斗力——访杨浦区委书记陈寅
    来源:   日期: 2013-05-29 00:00

    记者: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市领导提出“转方式先转精神”。对此,杨浦党员干部有怎样的新作为?

        陈寅:确实,越是在经济困难、形势严峻的时期,越是要强调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领导班子精神状态好,干劲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杨浦“十一五”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就在于“杨浦有股劲”,践行了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的“四敢精神”。

        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支撑与内涵延展。今年上半年,经过充分讨论酝酿,我们提出了新“四敢精神”,即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以此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深入。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迎难而上,经济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新“四敢精神”中,“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是新添的内容,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寅:增加“敢于创新”,不仅是因为杨浦在2010年被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对 杨浦城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要在工作理念上解放思想、打破条框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杨浦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融资难是最大瓶颈。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看是否有创新精神。我们通过引进硅谷银行落户杨浦,通过推出中投保、专项担保基金、差额担保、大学生创业信用担保、统借统还等多种融资模式,给予科技企业有力支持。杨浦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也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敢于争先”就是敢为人先,奋发有为、争创一流。杨浦在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但在过去,经济基础与实力并不领先。这些年经济的大跨步发展,正是源于敢于争先的精神。如果党员干部甘于平庸、不敢争先,就不会有积极进取的干劲与锐气;一个没有争先精神的地区,就看不到发展上的差距,就不会有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

        记者: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困难重重,更要开足马力?

        陈寅:“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退缩”,好的精气神就是凝聚力、就是战斗力!今年上半年,杨浦面临区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压力。但我们仍然下定决心,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自我降低目标,而是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尽全力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10%的目标;完成旧区改造5000户居民房屋征收、收尾10个动迁基地等民生指标。

        记者:既然目标明确不作调低,那么下半年,杨浦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陈寅:我们要服务好企业,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阶段性困难。我们到企业调研时,不少建筑设计企业反映,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高度紧张,出现了打白条、开期票的情况……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 “敢于担当”,通过创新担保政策、加强走访联系等,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要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尤其是对百姓呼声强烈的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要“敢于攻坚”,加快旧区改造力度,推进二次征询阳光征收。

        对于关系到杨浦未来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我们要想明白、看清楚。目前杨浦南段已纳入黄浦江滨江开发的核心区域,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创新开发模式与办法,做好这块“大衣料作”。

        记者:要敢于担当,并不容易。

        陈寅:是的。所以我们要从制度建设层面狠抓执行和落实,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对确定了的目标和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一抓到底,一项一项加以落实。保持“想干事”的心态,打造“能干事”的队伍,提高“会干事”的本领,终能得到“干成事”的结果。